中原经济协作区网讯:(记者 郑玉花 通讯员 杜俊利 沃倩倩 齐雄)走进河北磁县北贾璧乡前天濠村,映入眼帘的是标准化的垃圾分类固定投放点,房前屋后已不再垃圾扎堆、池内垃圾不再“任性”焚烧,垃圾分类固定投放点四个颜色靓丽的垃圾桶各司其职,各类垃圾“各回各家”。“从垃圾围村,到绿荫环绕,我们村变化太大了。”感受着家门口的环境变化,村民范明山为人居环境整治连连点赞。 实施农村垃圾有效分类,是村庄清洁行动的一场“绿色革命”,为整治好人居环境,前天濠村投资8万余元,购买了垃圾回收车、洒水车,在村主要街道建设了9处标准化垃圾分类固定投放点,小街巷摆放分类垃圾桶50余个。“为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,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,我们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,利用村里的微信群、大喇叭还有悬挂宣传标语,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,通过全方位的宣传,让垃圾分类习惯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努力让村民由‘要我分’转变为‘我要分’。”天濠村党支部书记范常军说。
“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……”每天早上7点左右,磁县观台镇前岭村垃圾清运车的音乐就响起了。保洁员开着播放轻音乐的垃圾车,在村内收集垃圾,群众只要听到音乐声,就可以出来向垃圾清运车内分类投放垃圾,让垃圾不落地、不存积。
“村里的垃圾都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投放,我每天沿着街道来回三次收取垃圾。”前岭村清运工杨福全说。
大约8时,垃圾清运车到达村西北头的杨继强家门口。杨继强将垃圾分类投放到清运车的垃圾桶里。“以前垃圾点就在我家门口东侧,冬天还好,一到夏天,天气热,蚊虫多,味道也难闻。自从人居环境整治开始以来,推行垃圾不落地,撤销了垃圾点,改用垃圾车,家门口环境好了,村子干净了,心里也舒坦。”杨继强说。
眼前的美丽村庄,让人很难想到,水泥路旁的绿化带曾经是臭气熏天的“垃圾带”,就连村边的池塘都曾充当过村里的“垃圾桶”,并且以前村里的垃圾主要通过焚烧进行处理,严重污染环境。“如今垃圾收运流水作业,垃圾收集车有固定运行路线和时间段,村民可在垃圾收集车过家门口时,将垃圾直接投放于车内,村容村貌有了大的改观。”前岭村党支部书记吴文亮笑着说。
自人居环境整治以来,前岭村聚力净化行动,实行村保洁员日清扫、垃圾清运车定时收集的长效机制,建立“户清扫——村收集——银湾公司清运”处理系统,实现垃圾不落地,卫生无死角,打造出了环境美、田园美、村庄美、庭院美的“四美”村庄。
宽敞整洁的村道小巷,干净敞亮的农家小院……这是磁县时村营乡小盆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行“垃圾不落地”以来,呈现出的新景象。
提起小盆沟村过去的环境,村党支部书记薛明保记忆犹新:大片裸露的白色垃圾、生活垃圾随处可见。夏天,蚊蝇滋生,散发出刺鼻的气味;雨天,雨水冲刷出的黑臭水体,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……“我们村两委经过多次讨论,反复研究,决定从垃圾治理‘开刀’,推进人居环境工作。”薛明保说。
“不管刮风下雨、严寒酷暑,保洁车都会准时出现。遇到家里有事的时候可以提前把垃圾放在门口的指定位置,保洁人员会及时清运。”村民张新凤高兴地告诉记者,自该村推广“垃圾不落地”以后,村里的垃圾池被“消灭”了,现在家家户户也懂得垃圾分类,“垃圾不落地”已经成为该村民间的一项“美丽约定”。
编辑:姬占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