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千年来,牛郎织女“天河配”的神话传说,可以说是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。戏剧“天河配”更是脍炙人口,久唱不衰,成为中国古代四大悲剧爱情之一。
而探索和研究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渊源,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,也是本地区、全国范围内独有的文化品牌,提升传统节日在现在社会的文化价值,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美德,提升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。
笔者有幸在七夕前天,参加了在此地召开的两个盛会:河北省第十四届《七夕情侣节》,第五届《寻找今日织女星》颁奖盛典,并乘兴游览了天河山景区,传说中的中国爱情山,果然名不虚传。那旋转陡峭攀岩而上的登天梯,那清澈见底漂满莲花的观莲池,那泪眼相望的牛郎织女石雕维妙维肖,那不加人为的天然景观,不仅鲜活地展现了古典传说的具体发源地,而且与华夏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天、文、人的自然和谐思想融为一体。
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己承认这里是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发源地。
这个传说的显著特色是:它的结局没有那三个剧目悲惨,它给了人们更多的期盼,这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,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想象空间。
她们互相倾慕,偷偷成婚生男育女,被象征权力的王母娘娘发现,并派天兵天将捉到天庭,这就引起了人民的广泛同情。
她们的爱情感动了牛神、感动了喜鹊,它们各自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帮助这对有情人相爱、相见,也说明了善有善报,感天动地这一传统文化理念,也昭示人与动物,自然之间的生态的互补平衡性。
牛郎是位勤劳憨厚的放牛娃,织女是位善良活泼向往美好生活的大胆女性。她们都忠于爱情,疼惜子女,符合普通民众的审美要求。
而她们俩个子女的出生,显示了这个家庭的完美,也触动了人们心底最柔和最具同情心的品德。整个故事渲染了人间的至亲至爱,表达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对真执爱情的不倦追求。
牛郎织女的美丽神话传说,不仅仅是体现婚姻的自主自由,更是爱的忠贞,家庭的体谅,社会与自然包容的情景再现!
令人担忧的是当今社会金钱至上、唯利是图、声色犬马时风日盛。情感荒漠,文化荒漠,精神荒漠日益渐重,专横贪欲,不识礼数者,忘根弃祖者皆多,后果堪忧,倘若民风无耻,家庭无望,人性无存,何谈爱情高尚,家庭至上,社会和谐呢?
所以说,牛郎的善良纯朴,七仙女的忠贞娴淑,都应大为弘扬,那其核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亦是东方哲学思维的本初发端。集中体現了劳动人民创造历史,改造自然的奇迹,推功社会进程中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和向往。对于构筑新形的爱情观,婚姻观,家庭观,社会观并延展精神引领,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!
特作《七夕感怀》一首,以此作结:
遥望天河怨茫茫
神俗欲责圣母娘
金簪肆划仙凡界
梦念娇妻苦牛郎
菱梭织女星作泪
魂索璋瓦牵心房
道是真情惊天地
鹊桥七夕渡银潢
作者简介:

沈宗伏,生于1957年,邯郸市磁县大营村人。河北省民俗文化学会理事、文化沙龙委员会副主任。 曾出版族谱《大营沈氏》,村史《辉煌的历程》、人物纪实文学《萤火之光》、《心碑》,抗战文学作品《滏漳烽火》,电影文学剧本《英雄回家》等多篇散文、报告文学和诗歌。
编辑:姬占金